今日永州讯(通讯员 刘明亮 田春芳)今年以来,新田县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“两个坚持、三个转变”防灾减灾救灾指示精神,始终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时刻绷紧防大汛、抗大灾、抢大险这根弦,把各项防汛抗灾工作做在前面、落到实处,成功应对了“3.23”(最大降雨量 62 毫米)“4.18”(最大降雨量 120.8 毫米,最大小时雨强 90.8 毫米)“4.21”(最大小时雨强 93.1 毫米,为新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小时雨强)“4.28”(最大降雨量107.8毫米)四轮强降雨强对流冰雹天气,实现“无人员伤亡、不垮一堤一坝”目标。
(资料图片)
突出“三实”,在打牢基础上下功夫
一是夯实备汛基础。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备汛工作,县委常委会议、县政府常务会议 4 次研究相关工作,要求以最充足的准备应对汛情。今年以来,共安排县乡村三级防汛抗灾责任人 462 名,开展各类培训 112 次、隐患整改 22 处、地质灾害点和山洪易发区应急演练 275 场次,常备防汛抗灾抢险人员 390 人,统筹整合治理资金2000 余万元。3月22日,省防指检查组领导对我县防汛备汛工作给予充分肯定。
二是做实预报预警。按照“降雨到哪里、分析到哪里、预报到哪里”要求,强化“631”预报叫应机制和递进式预警服务,加强实时强降雨的落区、时段及水量分析研判,做好雨前灾前半小时、1小时的临短预警;共发布气象专题9期、强降水实况警报7期、水情预报5期。同时,通过“村村响”应急广播、微信、短信等渠道立体式发布预警信息20余万条,针对偏远特殊群体采取“敲门行动”入户到点直接上门提醒,实现全覆盖、无死角、到人头。
三是抓实会商研判。按照一轮强降雨一轮会商的原则,由县委、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会商调度,今年以来,共组织召开7次防汛会商会议,启动防汛III级应急响应2次、Ⅳ级应急响应1次,并针对重点部位预置抢险力量和物资,做到提前研判、未雨绸缪。
紧盯“三严”,在筑牢屏障上重实效
一是严格值班值守。针对前三轮强降雨,实行党政主要领导“AB”角工作机制,保证党委、政府负责同志坐镇指挥和赶赴一线并重并行,对重点区域、重点地段实行“点对点”视频会商,防指重点成员单位开展24小时专业值班,确保信息畅通、快速响应、处置有效。
二是严密督查督导。每轮强降雨县,防指联合两办督查室加大对各乡镇(街道)、重点村组干部和重点地灾隐患点监测员到岗到位情况督查;同时动员全县党员干部下沉一线、靠前指挥,深入各挂点乡镇、帮扶村(社区)组织防汛抗灾,切实把风险理清、把责任上肩、把措施落细。据不完全统计,共派出督查指导6轮1200余人次、下发综合督查通报6期,确保督查和责任跟着雨情走、跟着险情走、跟着指令走。
三是严明工作纪律。坚决执行县乡村企“四级包保”责任制,健全层层分片负责和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,将防汛责任细化落实到人、到工程、到“守、查、抢、护”等每一个具体环节。特别是强降雨期间,对全县所有水库严格落实专人24小时巡查盯防、上坝值守,确保安全度汛。
着力“三强”,在守牢底线上促保障
一是强化重点防范。按照“四防”重点、“五区”防御要求,结合新田实际,聘请第三方机构对“10.17”森林火灾门楼下乡、骥村镇、中山街道等过火重点防治区域开展新一轮隐患排查;对排查出来的253处人居斜坡和沟谷单元、70处切坡建房点、3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“一险一策一专班”清单式管理,逐一落实整改部门、责任、措施和时限,目前已对门楼下瑶族乡里柏坑1组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的5户36人及36间房屋实施了整体搬迁转移;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,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,严密管控措施,确保度汛安全。
二是强化避险转移。紧扣“五个”关键环节,深入开展以村组为单元的山洪地质灾害避险转移演练,在“避”“防”“救”上下功夫,确保紧急情况群众能够跑得早、跑得快、跑得对、跑得安全。对“雨量达到临灾预警值时、发生险情异动时、风险隐患不能准确预判时、夜间发生以上三种情况时”一律转移避险,做到应转尽转、应转早转,确保万无一失。今年来,今年以来,共成功避让地质灾害 5 起,紧急避险转移群众 548 人,紧急转移安置 98 人,没有因灾造成人员伤亡。
三是强化物资储备。按照“有备无患,常备不懈”保障要求,今年来县财政投入350余万元及时补充易耗防汛抗灾物资,共存储编织袋15.08万条、编织布6.8万平方、冲锋舟7艘、橡皮艇26艘、协议储存砂石料1万平方、块石1.2万立方,全县所储备物资均超过了省、市防指下达的防汛物资储备定额。
关键词: